肛門外出現肉球,是不少人會遭遇的尷尬困擾。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肛門肉球症狀,背後成因複雜,需認真對待。
肛門肉球可能源於痔瘡。長期不良排便習慣,像便秘時過度用力,或頻繁腹瀉,都會使腹壓反復升高,影響肛管和直腸末端靜脈叢的血液回流,引發靜脈曲張,形成痔瘡肉球。外痔肉球長在肛門邊緣,觸感明顯,血栓性或炎性外痔會帶來劇痛,影響日常行動。內痔發展到後期,痔核脫出肛門,雖無痛感,但便血常相伴,嚴重時呈噴射狀出血,令人擔憂。
直腸息肉也是肉球的潛在病因。遺傳因素、腸道慢性炎症刺激,會讓直腸黏膜異常增生,長出息肉。若息肉位置低、體積大,排便時就可能被推出肛門,表現為質地較軟的肉球,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便血、腹痛、腹瀉等不適。
肛乳頭肥大同樣不容忽視。肛管長期受炎症侵蝕,如肛裂、肛瘺反復刺激,加上糞便的持續摩擦,肛乳頭逐漸增生、肥大,最終脫出肛門,形成肉球。早期便後可能自行回納,後期則需手動推回,嚴重時無法回納,給患者帶來極大不便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肛門濕疣,由人乳頭瘤病毒(HPV)感染引發,多因性傳播。病毒入侵後,肛門周圍皮膚黏膜上皮細胞異常增生,起初是散在的淡紅色小丘疹,之後逐漸融合成乳頭狀、菜花狀肉球,伴有瘙癢、灼痛,疣體表面易糜爛、出血。
醫生診斷時,會詳細詢問患者的排便習慣、便血、疼痛以及性行為等情況,再通過肛門指診初步判斷肉球特徵,借助肛門鏡直接觀察肛門和直腸下段。針對疑似肛門濕疣的肉球,還會進行醋酸白試驗,必要時取組織做病理檢查。
治療方法依病因各異。痔瘡初期可通過改善生活習慣、外用藥物緩解,嚴重時則需手術切除。直腸息肉和嚴重的肛乳頭肥大一般建議手術,切除後做病理檢查明確性質。肛門濕疣則採用物理治療去除疣體,配合外用藥物和免疫調節劑,治療期間性伴侶需同時檢查治療。
一旦發現肛門外凸肉球,務必及時就醫,準確查明病因,採取有效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