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門膿腫術後發生肛瘺,是較為常見的併發症,需要及時治療。其治療方法主要依據肛瘺的類型、複雜程度及患者身體狀況來確定,具體如下:
1. 保守治療
-坐浴:使用溫水或含有藥物的坐浴液,如稀釋後的高錳酸鉀溶液(濃度 1:5000),每天坐浴 2 - 3 次,每次 15 - 20 分鐘。坐浴能促進局部血液迴圈,清潔肛門周圍,減輕炎症,緩解疼痛和不適,對症狀較輕的肛瘺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。比如,對於單純性低位肛瘺且瘺管較細、炎症不嚴重的患者,坐浴可使局部症狀得到一定程度緩解。
-藥物治療:當肛瘺出現急性感染,局部紅腫、疼痛加劇時,可根據病情口服或靜脈使用抗生素。醫生會依據感染細菌類型選擇合適藥物,如常見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,可能會選用頭孢類聯合甲硝唑等藥物。同時,可配合外用藥膏,如龍珠軟膏,塗抹在肛瘺外口周圍,起到消腫止痛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但保守治療一般難以根治肛瘺,僅適用於暫時緩解症狀或作為手術前的準備措施。
2. 手術治療
-瘺管切開術:適用於低位肛瘺。手術時,醫生會將瘺管全部切開,使其充分敞開,形成開放的創面,然後通過肉芽組織生長使傷口逐漸癒合。該方法操作相對簡單,治癒率較高。例如,對於只有一個瘺管且位置較低的肛瘺患者,瘺管切開術可直接切除病變組織,降低復發風險。
-掛線療法:常用於高位肛瘺。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的機械性壓迫作用,緩慢切開肛瘺。此方法最大優點是能避免一次性切斷肛管直腸環導致肛門失禁,同時還能引流瘺管,防止急性感染。在橡皮筋或藥線切割過程中,局部組織會逐漸粘連修復,從而保護肛門功能。比如對於瘺管位置較高、跨越肛管直腸環的肛瘺,掛線療法既能治癒疾病,又能較好地保留肛門括約肌功能。
-肛瘺切除術:對於瘺管管壁纖維化明顯、管道較短且直的低位肛瘺,可直接將瘺管及其周圍的瘢痕組織完整切除,創面可不縫合或部分縫合。手術能徹底清除病灶,但對於高位複雜肛瘺,因可能損傷較多肛門括約肌,一般較少採用。
3. 術後護理
-傷口護理:術後需保持傷口清潔,每次便後用溫水沖洗或坐浴,然後用乾淨紗布輕輕擦幹。按照醫生要求定期換藥,觀察傷口癒合情況,及時發現並處理傷口感染、出血等異常。
-飲食調整: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蔬菜(芹菜、菠菜等)、水果(蘋果、香蕉等)、全穀物(燕麥、糙米等),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或腹瀉對傷口造成刺激。減少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攝入,以免加重局部充血和炎症反應。
避免久坐:術後應避免長時間久坐,定時起身活動,促進肛門局部血液迴圈,有利於傷口癒合,同時防止因局部受壓導致引流不暢。